近年來,隨著消費群體的變化,以“特種部隊(G.I. Joe)”為代表的3.75寸軍事可動人形日漸式微,不再受到廠商的青睞。不論是懷舊玩家還是新入坑的新人,要么追老貨,要么跳入無盡的復刻大坑。不過近兩年新的選擇出現了,那就是來自香港的酸雨戰爭(Acid Rain)。
酸雨戰爭的人物與載具的比例剪影
酸雨戰爭是香港玩具品牌原品玩具(ORI TOY)旗下的科幻軍事系列,說起成立于2009年的原品玩具,就像官網所述:“Every piece of toy should be taken out from its box”,他們的理念就是制作大家能夠玩得開心的玩具,而不是永遠不會被拿出盒子的“收藏”。越來越多的“玩具迷”以“八角尖尖”為最高準則,原品玩具希望玩家找回為了快樂而玩玩具的初心。
酸雨戰爭一面市,就因出色的可動性和涂裝贏得贊譽一片
負責酸雨戰爭原創設計的是香港插畫家和玩具設計師劉斯杰(Kit Lau),他曾在香港動畫工作室任職藝術及創意總監,離職后獨自創作《香港彈起》、《中國彈起》等多本知名立體書。一日,劉斯杰與動畫工作室曾經的同事聊起了酸雨戰爭的概念,正是這位同事離職后建立了ORI TOY,越聊越投機之下,索性一起合作推出這個系列。
在酸雨戰爭的世界中,二戰時的盟軍并沒有在1945年取得勝利,德軍研制出原子彈并投向盟軍,雙方均飽受戰爭摧殘,無力再繼續下去。隨著國力的衰弱,國家紛紛解體,圍繞大型企業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小國,為了所剩無幾的資源依然爭斗不休。化學和生物武器的大規模應用,讓環境不斷惡化,世界最終進入了酸雨紀元(Acid Rain Era)。這種后啟示錄風格的廢土風情,這些年隨著相關電影及游戲的影響,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擁躉。
從原畫到包裝,保持著統一的風格
目前酸雨戰爭產品線包含舊化涂裝的可動人形與可變形的機甲玩具,產品比例為1:18,大致在4寸左右,同3.75寸的特種部隊幾乎沒有區別,載具也可以互相搭配,對于特種部隊老玩家來說極大的擴展了可玩性。為配合“酸雨”的世界觀,產品非常強調舊化效果的呈現,以使其更加能反應出當時戰爭環境的感覺。
在酸雨戰爭的背景設定中,飽受核輻射之苦對外擴張的Omanga、采取綏靖政策將邊境地區拱手相讓的Gafia、艱難度日的農業國Agurts以及沙漠中游蕩的土鬼,都有無數的故事可講。
酸雨戰爭的可動人形借助多關節帶來了高可動性,并結合了3A、蒙面斗士(M.A.S.K.)、特種部隊和變形金剛的特性與優點,因此在3.75寸玩家群體中受到廣泛的歡迎,而在水準之上的涂裝也吸引了許多初次踏入這個領域的新玩家。
由于酸雨戰爭的設計“團隊”其實只有劉斯杰一人,所以新品推出的速度相當慢,每一件產品都需要數月甚至一年的制作周期。即便有ORI TOY一起協助,等待量產的樣品還是排起了長隊。而劉斯杰又是相當認真的人,他不愿意把一個素體反復重涂來將利潤最大化,也希望每一個玩具背后都有對應的設定和故事,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。不過似乎這樣對于錢包來說是個好消息...
排在計劃中的載具源源不斷
酸雨戰爭希望限定產品不僅僅是為了限定而限定,因此會給它們設置盡量合理的背景。比如藍色限定版工程機器人,它是機器人公司接不到足夠的政府訂單,因此把軍用機器人卸去武裝后賣給其他國家,這只就是按照工程用途進行設計和涂裝并賣給日本的。
展會限定涂裝則讓人又想起兒時拿著玩具兵打仗的時光
跨界合作(Crossover)是玩具圈相當熱門的話題,談起最希望合作的人,劉斯杰選擇了宮崎駿,雖然自嘲現在有些異想天開,但以后的事情誰知道呢。
起碼專為大陸展會制作的限定版鬼七機甲也算是“跨界”了。
一直有人在問酸雨戰爭的設計師劉斯杰:“為什么這些載具要可以變形?”或者“為什么駕駛員的頭露在外面?”
這可是玩具,有點兒想象力好嗎,一切皆有可能,玩的開心就好。